【編者按】由魯迅文化基金會、海派藝術館主辦,上海西區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承辦,中華兒女美術館協辦,著名策展人吳洪亮策劃,魯迅嫡孫周令飛任學術顧問的“海上大先生——劉春杰魯迅主題藝術展”在海派藝術館圓滿落幕。個展結束2個月,劉春杰提筆寫起一則“花絮”。
展覽海報
個展結束2個月了,遲遲沒有寫篇短文,完成以往的規定動作?!昂I洗笙壬獎⒋航堋斞钢黝}’藝術展”于8月12日在上海海派藝術館舉行,新聞發布會、策展人導覽直播、對話會順利流暢,一氣呵成?;顒铀闶菆A滿,但我卻背了債,只要去想,便覺得人情過重,壓得慌。為此取消了已經計劃好的今年在北京的個展,想讓時間稀釋壓在心頭的過意不去。此刻提筆,盡管可能已經忘了許多細節,但終于可以回述一下,就像拿起畫筆的手涂抹后放下。力爭放下所有的人情債,或留在心間,或藏在公眾號里。
海派藝術館一年前發出邀請,用以往作品固然省事兒,如果能出一批新作應該是對主辦方最好的感謝方式,至少比說肉麻的話要誠懇和實在。用十幾個月時間完成一批新作:裝置《藥房》系列、丙烯繪畫《熱風》系列、裝置《迷陣》系列。為裝滿兩個展廳,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星星和月亮大概也需要問問我畫室里的燈了。不過這種勞動一點都不勉強,不輕松卻興趣盎然。像是去登山,半山腰時并不知道結果,而結果常常出乎意料。
創作是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兒,但辦展則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幫助,它酷似一個工程。感謝的人當中當然要有吳洪亮老師,他為此先寫過一篇文章,后來發現我又創作了新作,便又著一文。有點頗似小時候去雞窩里撿蛋,拿到了大個的雙黃蛋,讓我有了偏得的喜悅。洪亮老師提出的方案不止是令布展方有難度,也包括我,深感麻煩。他提議增加拍攝我沿魯迅上海寓所、魯迅紀念館、魯迅公園、內山書店、木刻講習所、秋水書房等機構尋訪影像,這些內容添加在展廳入口,將視頻條形碼鑲嵌在第一面展墻上,讓觀眾可以獲取創作源頭。他還提出在展廳一個相對獨立空間增設教室、對話會的話題切入,這些創意都拔高了展覽學術性,也別于單一鋪陳作品模式,制造與觀眾互動的雙向交流氛圍。
重走魯迅路
不忘二月倒春寒,我們一起獻花于仰止亭,拜謁先賢,在素齋飲茶,紫金山陰雨綿長,山谷回音。
令我意外的是媒體人楊惠娟在制作視頻公眾號時寫了一篇《走過迷陣,熱風來》的文章。無論落筆角度,還是文字拿捏,都新穎、妥帖。寫觀展時她說:若能保持敏感,生出一點點正視幽暗的心力,你,便是自己的“大先生”;談及魯迅、葉恭綽時她說:還有那些曾啟蒙過我們的先賢們,或許就是獻給所有微塵的廣闊?;菥赀€寫道,直視魯迅如我們凡人一般的掙扎、苦斗,就能直視失意、痛苦,這是屬于每個人的崇高。她的文字杠杠滴,太有才了!
不能不提“發聲地”與“有色”兩個視頻團隊付出海量拍攝工作,往返于北京、上海、南京、南潯等地,他們專業而精彩的拍攝與制作,青春而酷炫。彼時,上海最酷熱的盛夏,攝像姚剛一伙T恤緊貼在脊背上,汗珠順著手臂下滑,依然堅持一遍遍重拍。我喊道:“別拍了,魯迅的雕像都快被太陽曬化了?!闭媸鞘懿涣肆?,我于當晚中暑,躺在床上兩天,徹底品嘗了夏天攪拌冬天的滋味有多難。
畫室一角與《藥房系列作品》
一日“有色”團隊的伙伴們都因公務提前飛回北京,攝像孫立寶獨自一人跟著我拍攝2天。臨行,他年輕的肩扛起一堆儀器,左右手提著物品去打出租車。沒有送他,至今后悔。
海派藝術館常務副館長陳屹戴眼鏡,扎辮子,唇上唇下皆美髯。且,腰板直,腿腳快。每見,都匆匆忙忙,但轉身即留余香。這兄弟估計每天噴不少香水,此項支出應該不菲,不像能出力干活的人吧?我私下揣摩。未曾預料展覽開幕前他發了一條長長的“布展手記”在朋友圈,展覽期間他共寫了13篇,總計約一萬兩千字余。原來這兄弟不僅有香氣,還有暖意。我深知并不是每個藝術機構都有這樣充滿熱情而奮力的人,遇見,幸運。
陳屹館長布展手記13篇
深感抱歉的是,展覽開放當天,王劼音、朱國榮、朱剛、盧治平等諸位海上前輩蒞臨,我因直播導覽和對話會,只與他們揮揮手,請來蒞臨,而未接受指導,慚愧之至。在上海,浦東浦西、江南江北的,老先生們奔波一回真是要費一番功夫的。會后,周令飛、王錫榮先生均質問我:看到幾位老先生來,為什么不請到對話會現場?急中生錯,我推脫責任:大概是藝術館疏忽了吧。其實心里已經認錯了:大熱天的,勞煩老師們,罪過!罪過!
一個展覽的投入很大,包括時間、精力、物力。眾人拾柴,當火焰燒起之時,站在遠處望,展廳眾多觀者在瀏覽,誰還會注意或記住以上我啰嗦的瑣事?如何回報拾柴者,以及圍火而觀的并不相識的人們?感恩感謝之處,唯有再努力一些罷,我想我會的。
德國詩人黑塞詩中曾云:沒有一個人了解別人,人人都很孤獨。我覺得:沒有一個人必須要為他人做些什么,人人都應該記住他人的幫襯。
展覽現場
謝謝江蘇知者文化,謝謝魯迅文化基金會,謝謝王華祥、方力鈞、尹朝陽、吳洪亮、李憶敏諸師諸友為我個展加油,謝謝參加對話會的專家、學者、朋友們,謝謝從西安、蘇州、南京去看展的朋友們,謝謝并不相識的觀看者。
還要謝謝新華社、澎湃新聞、雅昌藝術網、中國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國際學院版畫聯盟、紫金山新聞、紫牛新聞、南京晨報、藝加文投、江蘇蘇訊網、百度、今日頭條、文化視界網、中華網山東、有色Space、乙觀、齊魯壹點、海報新聞、周到上海、西區文化傳媒、簡做展覽、白相到閔行的推送與報道,謝謝海派藝術館,謝謝海派藝術館公眾號15次推送。
詩人北島老師是我視線所及最干凈和純粹的人了,他在國外為我抄詩:
北島的詩
是呀,只有愛的光線醒來,才可以溫暖我們,活著才有趣與味,包括藝術。
知足與感恩似乎是多余的話,但卻也并非多余。
(文/劉春杰 2023年11月3日于南京榮幸齋)
展覽現場
“私想魯迅”十二年
(來源:劉春杰工作室)
畫家簡介
劉春杰,南京書畫院院長、金陵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客座教授、南京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藝術碩士兼職導師、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