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戰的一次布防
---- 再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一件大事。前兩天寫了一篇解讀,言猶未盡。覺得這也是中美金融戰的一次布防。中美之間有“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輿論戰”,除此,便是打仗了。目前,中美金融戰在關鍵時刻。從一定意義說,這次會議也是“金融戰”的一次布防。
國家安全部文章的提醒
寫這篇文章有一個背景,就是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11月2號發表署名“安平”的文章《國家安全機關做金融安全的堅定守護者》,引起了特別關注?!敖鹑诎踩菄野踩闹匾M成部分”,安平的文章對于那些里應外合危害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勢力來說,產生的威懾很大。這篇文章確實引起我們深層思考。
中央召開的最高規格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八個“堅持”,其中,對于中國應對美國發動的金融戰,最重要的兩個“堅持”就是“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這次會議也可以說是一次金融安全會議,所以我的文章的標題為“中美金融戰的一次布防”。
13年前,我提出建議“在金融領域建立防火墻”
對于中美“金融戰”問題,我是早就提出過建議的,是有話可說的。2009年,我寫信給國務院總理,報告信貸風險,并且對中美矛盾研究,提出中美矛盾將上升為中國第一矛盾。
13年前,我寫的長篇調研報告《金融危機在中國的演變》提出建議的原話是;
“在金融領域建立防火墻。以應對金融危機為契機,效法美國成立中央經濟安全委員會,向所有金融機構派駐安全督察組,進行全方位嚴密監控,防止出現“突發性”的重大金融損失。(引自李錦著作《金融危機在中國的演變》467頁)
我提出這個建議是考慮到中國有人以金融創新提出“人民幣國際化”。其實“日元國際化”的口號,拆除了日本的金融防火墻,這才有了美國資本對日本金融的從容布局和襲擊成功。我認為,中國不能走這條路。提出在金融領域建立防火墻思想,效法美國成立中央經濟安全委員會。我的建議當時看是保守的,然而事實按照我的預測發展。
我還提出建議:停止對歐美虛擬資產的投資,投資轉向中國周邊地區,特別是中亞地區。這些建議都是出版在書上的。
因為金融戰一旦失敗,會表現為本國爆發不可控的金融危機,所以我提出建立“防火墻”的建議。
中美金融戰正在進行
美國的經濟現在有兩大特點:一是經濟空心化嚴重,二是經濟高度金融化。這兩個特點決定美國只能依賴金融武器化,用來收割世界財富,彌補自身經濟虧空。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的幾次美元潮汐都沒有如愿,這導致美國的虧空長期得不到彌補,問題反面積累更多,美國政府的債務已經不堪重負。如果這一輪金融戰再不成功,美國以后也不會再有能力對外發動金融戰了。
美國國債總額已經突破了33.442萬億美元。2023財年美國聯邦政府的總收入不增反降,減少了4570億美元之多。2024財年美國政府的收入也不樂觀。明年美國政府的赤字會更大,需要增發更多的國債。美國政府發行的30年期美國國債,美聯儲持有比例19%,所以,美聯儲賬面把資本金都虧成負數了。
當然,我們的人民幣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最多到7.35,目前在7.30左右。一些資本正在做空中國的股市。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巨額外債也給中國金融體系增加了風險。當然,還有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這場金融戰,美國、中國同樣輸不起。中美之間的經濟博弈,很有可能就在這一場金融戰中基本決出結果了。
2015年的那場金融股災是有教訓的
應對金融戰的關鍵,要防止有人里應外合。中國金融領域建立“防火墻”,最難防范的就是吃里爬外,所以網上一直有人呼吁國家安全部門反間諜,要特別重視金融領域。
2015年的那場金融股災,是驚心動魄的。我們雖然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最終頂住了壓力,守住了底線。6月初中國股市曾經達到了5178點的高點,到了8月份,跌到了2900點的低點,期間多次出現千股跌停。金融國家隊出面,很多央企都出面了,有一批央企董事長出面表態,也沒有制止住做空的力量。
后來是公安部會同證監會排查惡意賣空股票與股指的線索。部署全國公安機關依法打擊證券期貨領域違法犯罪活動,形成了威懾效果,股市才逐漸穩定下來。那一次就有一些內資配合外資,大發國難財的。
一國資本項目沒有完全放開,資本不能自由進出,對手就無法完成金融戰的完整布局。我13年前提出“防火墻”的建議,現在用上了。
我們現在只要做好防守,不松動金融防火墻。中國應對美元這一輪加息,還是比較從容的。到現在都沒有選擇跟隨加息,反而采取降息的方式刺激經濟增長,這在主要經濟體里面,中國也算獨一家。
中美金融博弈現在的主動權在我們手里。這個時候有必要把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上升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視和強調。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一場戰前動員
今年成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建立由黨集中統一領導的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以及各級各地黨委領導下的金融工委,使得“黨指揮金融”得以實現。
在防風險攻堅戰進入異常復雜嚴峻的階段,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就是一場戰前總動員。如果穩定壓倒一切是過去的底線思維,現在安全應該是壓倒一切。在金融領域要樹立斗爭思維,勇于斗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向一切金融腐敗和金融風險宣戰,實現風險清零和金融高質量發展。
目前,金融領域問題不少。會議提出:“要清醒看到,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p>
在這次金融戰中,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各級各地的黨委金融工委,建立起了一竿子到底的縱向組織保障體系,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可以說是一支能打硬仗的現代化金融部隊。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既是一場防風險攻堅戰大決戰的戰前動員會,也是中國式金融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建設動員會。
國企在對金融監管上要加強領導
對于國企投資的金融機構,我們也要說幾句話。很多國企的金融業務,在投資之后都成為集團公司的二級或者三級企業,這些企業在產業集團內部是和主業其他公司并列,在多數企業集團公司,業務監管主要是針對主業體系設計的,對于金融業務并沒有集團頂層的統一管控組織。產業集團對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的集中統一管控力度有持續分散和下降的趨勢。當前出現的與服務本企業主業不直接相關,而是通過金融市場競爭謀取牌照、謀取利潤的金融業務子公司,并不在少數。這方面,國企怎樣對金融加強黨的領導,尚是個難題。
從國有企業層面上,還要防止“產融風險”。本次會議專門指出了“產融風險”。產業風險向金融業務傳導,金融風險向產業經營傳導,產生的雙向疊加作用,不得不高度注意。
顯然,在金融業務的監管和組織模式,在金融業務的結構優化、在產融風險防范、在金融業務股權和治理優化等方面,國企需要認真思考、詳細部署、推動改革。
從2018年開始,美國針對我國發動經濟戰,經濟成為中美博弈的主戰場。到目前為止,美國的貿易戰也就這樣了,科技戰已經沒有多大效果,三大經濟戰就剩下金融戰還結果未定。
我們從中美金融戰布防的角度認識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有道理的。
11月4日,李錦在勝利油田講授新一輪國企改革的背景、任務與趨勢。
(文/李錦)
作者簡介
李錦,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專家。
新華社高級記者。2010年后,相繼擔任中國企業報總編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首席專家、國企管理智庫副理事長兼首席專家、中企之聲研究院院長等。
重點做企業理論政策研究、課題研究、經驗總結工作。十八大以來,解讀70多份黨中央、國務院與國資委企業文件與會議精神,去年接受媒體500多次采訪。被輿論界稱為“中國國企改革輿論旗手”“國企政策新聞第一解讀人”。
改革開放來所寫“思路型”調查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員批示。1982年,鄧小平聽取匯報并稱其對改革“有發言權”。
出版專著《資本經營理論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