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祥云東山彝族鄉古梅第一村寫生
詠古梅第一村
霧里村莊難覓真,癯仙千百此間聞。
野泉氣韻映明月,冰玉精神接白云。
手寫素箋香細細,風吹梅老雪紛紛。
長嗟幸為探花客,踏遍東山始遇君。
祥云東山鄉朝陽村是彝族聚居地,唐建2021年首次發現了世之罕見的2700余株古梅群!這里自然風光秀麗,是一個生態自然和諧、民族團結進步、環境優雅祥和的世外桃源。
東山彝族鄉自明清以來就有家家植梅、人人愛梅、房前屋后、田間地頭植梅的風俗,新中國成立之后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東山彝族鄉已經形成了天然的“鄉土、田野、古老”的特色村落,這里的古梅還與當地的民族村落相輝映,形成了房前屋后植梅的地理優勢。東山彝族鄉不僅具有豐富的梅花資源,而且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滇黔桂邊縱八支隊曾長期戰斗在這里,作為滇西地下黨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東山彝族鄉具有深厚的紅色革命文化底蘊,這是民族團結、民族精神、“紅梅精神”的體現。
詠東山唐梅畫館
邊城春已至,
玉蕊東山結。
詩寫梅花吟,
畫圖漢唐雪。
唐梅畫館對聯
雨過山間聽泉韻
風拂梅林留墨香
幾樹疏影雪霜色
數山松風萬里清
五言法玉雪
六法師晉唐
應廣大村民的請求唐建將東山朝陽干海自然村改名為梅海村,并欣然為其題寫“梅?!眱蓚€隸書大字。
東山彝族鄉的古梅資源雖然豐富,但是過去許多古梅歷經風霜雨雪,樹皮早已斑駁嶙峋、樹枝折斷、樹干中空透光,宛如體弱多病的老者,加之未得到合理有效地保護,有些幾百年的古梅已被人為破壞甚至焚毀。因此,為了提升當地民眾對古梅的保護意識,傳承和發揚中國的梅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今,在祥云縣委、縣政府及東山鄉領導的全力保護下,古梅全部得到了妥善保護。
村中最古老的明梅大約有五百年的樹齡,為云南理工大學熊成燕博士家所有,2022年春節,為了表彰熊氏一家愛梅護梅的功德,唐建教授為其撰寫了碑文:“祥云東山彝族鄉自西漢即隸屬云南縣,2021年東山鄉楊發隆等人于朝陽村新發現明清古梅二千七百余株,經中國藝術研究院唐建教授及梅花專家華珊認定為世之罕見古梅群,祥云縣及東山鄉多方籌資保護,如今,中國古梅第一村已煥然新生。此樹明梅也,屬刺梅,為熊成燕(博士)家世代所有,古梅原為一本五干,僅存三干,經科學分析論證,初步鑒定為500年以上之明梅。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健時刻古梅群呈現,此乃國運昌盛、百姓安康之吉兆也!是為記?!?/p>
東山博士林楹聯
朝陽聽野泉 臥游東山觀星石
梅海映松竹 寄興西嶺博士林
有感于梅海村世代植梅愛梅的風氣與熊成艷一家世代守護古梅的大愛,以及對熊氏仁愛之心換來了本族人才輩出的感慨,唐教授選了西嶺上一百余株清代古梅且命名為”博士林“,并題寫《東山博士林題記》曰:“祥云縣東山鄉在朝陽村新發現明清古梅二千七百余株,震驚世界,為世間罕見之古梅群也。此梅林名曰博士林,百位博士守護古梅之所在也。東山朝陽村曾有五百年以上古老梅十數株,今惟村頭一株六百年古梅尚存,中國藝術研究院唐建教授欣聞老梅為熊氏數代精心保護得以延續至今,得知主人培養出本村第一位理學博士,不勝感慨,此乃主人世代守護古梅之福乎!梅花自古有傲雪凌寒、堅韌不拔、百折不撓之頑強精神!熊成燕博士孜孜以求,勤學苦讀,方走出蜿蜒大山考取博士,正是梅花凌寒獨自開的寫照!愛梅護梅以梅為楷模,激勵山鄉學子奮發進取走出大山,豈非鄉親之所愿?遂與諸君商定擇此梅林為博士林,希望來此學習參觀博士研究生自認養一株古梅,以小善積大愛,亦資護梅之事業。今有藝術學理學法學經濟學哲學文學工學農學等數博士參加認養守護,還會有更多人陸續加入,護梅蔚然成風,指日可待也。是為記?!?/p>
東山彝族鄉的干部群眾在楊發隆等人的帶領下,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打造了“中國古梅寫生基地”、“博士林”、“唐梅畫館”、“明梅文化園”,2023年春節“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中國藝術研究院唐建師生迎春畫展”在唐梅畫館隆重舉辦,朝陽鄉村圖書館正在籌建中,古梅觀賞道路基本完成,梅子酒廠已經竣工,這些強有力的工作推動了朝陽村鄉村文化、旅游業、農業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全國各地藝術家到這里寫生創作,東山古梅園也成為網紅打卡地?!爸袊琶返谝淮濉币呀涰憦刈鎳蠼媳?。
(來源:梅友公社)
畫家簡介
唐建,文藝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二級教授、花鳥畫創作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國畫院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培訓中心研修班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兼任:山東大學中國書畫美學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特聘研究員,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山東藝術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甘肅政法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