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
山水圈年度主題系列作品邀請展
2023—2024年度(第二期)
展覽主辦
中共五蓮縣委宣傳部
五蓮縣文聯
五蓮縣農文旅發展集團
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研山會
策展機構
研山會
第二期
參展畫家
【按姓氏拼音為序】
白聯晟 常朝暉 崔 強 陳智安 杜松儒 范 琛
劉 毅 李 崗 呂 三 馬 剛 明 瓚 邱佳銘
?;饒?nbsp; 王保安 汪為新 徐加存 楊大偉 張子康
張繼華 周 松 鄒本虹
展覽時間
2023年10月15——12月10日
展覽地點
研山會美術館
(山東省五蓮縣松柏鎮九仙山景區西門山腳下入口)
學術導語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中,山水文化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國人的農耕文明讓中國人自古就與山水形成依賴關系,而古代文人更有對于山水的親近與迷戀,并尤其鐘情于山水間感悟人生智慧,求得人生快樂。
作為中國傳統山水文化重要載體的中國山水畫,更是古代文人們親近山水并感悟人生智慧的重要方式,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所言“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道出了古代文人對于山水之內“道”的崇尚以及在游山水過程中因“道”而成的快樂求索心態。而在山水畫創作過程中,畫家們對于山水之“道”以及悟道之“樂”的體驗追求,則是通過具體可見的圖像形式予以呈現,即借助山水元素承載道、詮釋道。畫家與自然山水的交流中,又會因循自身的學養、理念感悟“道”的豐富內涵,進而以自己的表達方式詮釋道的原理。
在山水畫作品中,山水元素是形成作品的必要條件。每一位山水畫家在創作過程中都離不開對自然山水的觀照、思辨以及在紙面上的筆墨轉換與經營,從而形成個體心性與自然之間、所創作作品與自然之間的氣息融通與和諧。
因而從本質上說,山水畫就是畫家與自然山水溝通后所達成兩相共鳴、物我交融的第二生命形態。這種形態的構建既需要畫家本人理想與情感的介入,也需要與畫家理想與情感相應的特定自然山水元素作為支撐,二者之間,無論是創造者個體理想與情感的先入為主,還是自然山水對畫家所產生靈感激發的先聲奪人,都不可避免的體現創作者與自然山水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而這種依存關系又是成就創作者藝術理想以及挖掘呈現自然山水特定之美的必要條件與根基。
從山水畫創作的角度而言,自然山水是山水畫創作的靈感源泉,創作者對于自然山水的依賴,就如同人們在生活中對于居住環境的舒適與優雅的需求,其創作過程尤其注重選擇與其個體內心相應的特定山水元素的作為表達媒介,而這種借山水表達內心世界的方式,我們可以稱之為藝術表達的“依山傍水”。一個畫家的作品表達是否可以做到真誠與貼切,“依山傍水”的恰當程度至關重要。
山水畫中的“依山傍水”,除了注重創作者與自然山水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強調畫家與自然山水的真誠交流與共鳴。還意味著,好的作品是心與物通,是作品精神與山水之性的高度融洽。
研山會劉祥蓮
2023年7月
展覽作品之一
杜松儒作品《記憶之一》
34.5cm x 68.5cm
紙本水墨
2023年
作品局部▼
局部之二
局部之二
局部之三
展覽作品之二
杜松儒作品《記憶之二》
34.5cm x 68.5cm
紙本水墨
2023年
作品局部▼
局部之一
局部之二
局部之三
看覽現場▼
(來源:研山會)
畫家簡介
杜松儒,1975年生于天津,2002年畢業于日本京都精華大學,獲藝術碩士學位?,F為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展覽處處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二級美術師。
主要獲獎
日本2001京展金獎
日本KYOTO 2000版畫展新人獎
日本第4屆外國人留學生美術大展優秀作品獎
被授予“繁榮首都文化藝術工作者榮譽稱號”
被授予2021年度“全國最美文藝志愿活動組織者”十佳稱號